
研究人員已確認創傷後機制保護我們免受非理性及無法控制的恐懼感的產生。我們的大腦擁有非凡的能力並可以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保護我們遠離由壓力及創傷所引發的心理失調。
Molecular Psychiatry雜誌發表中提到,充滿壓力的事件會使大腦情緒中樞的杏仁核中的部分接受器重組。而這些接受器決定了大腦如何對下一次創傷性事件進行反應。而這些接受器稱為PAR1,它們與控制中樞扮演相同角色並可以通知神經元何時該停止或加速其活動力。
領導此研究的Exeter Medical School的Robert Pawlak教授說: 「相同的接收器可以根據以往的創傷和壓力經驗活化神經元或關閉神經元活性。此發現為我們有關大腦如何運作及情緒如何形成的知識添加了全新的次元。」
根據Exeter的聲明,此機制幫助我們駕馭輕微或毫無相干的恐懼引發的誇張反應。例如:有人目睹車禍然後對車子產生恐懼感。而在創傷發生之前,PAR1s會通知杏仁核的神經元保持活性並產生鮮明的情緒反應。然而,在創傷過後PAR1s會使這些神經元關閉並且保護我們形成無法控制的恐懼感。研究員利用基因剔除技術使PAR1s接受器的活性降低,並發現小老鼠竟會因為輕微的刺激而造成近乎病態的恐懼感。
譯者: 中原生科 徐致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