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楔子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擁有纖秀的好身材,是大部分人夢寐以求而不易得的目標,為了減重不少人不顧身體健康,而採取激烈絕食或是服用減肥藥物。所以,有些人形成了病態的厭食症,有些少女則減過了頭而致停止正常月經。本文希望藉由肥胖形成分子基礎的探討,幫助讀者瞭解塑身的挑戰與機會。
肥胖已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流行病症,估計歐美地區每4人即有1人為肥胖症,台灣肥胖的比例亦快速增加中,目前最簡易的判斷指標,乃是利用Body mass index(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BMI介於25至30為過重,超過30則為肥胖症。此外,與肥胖相關的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病症,對人們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
〝珍重而不增重〞
當攝取過多的能量時,身體在肝臟和脂肪細胞中合成脂肪,而堆積於脂肪細胞中,這種能量貯存乃為提供身體不時之需,如果貯存的數量過多,體脂率就會大量提升,而BMI亦隨之提高,因而逐漸形成過重與肥胖現象。體脂率的增加主要藉由脂肪細胞的增生和脂肪細胞的增大。脂肪細胞的增生最主要來源為經由脂肪前身細胞的分化而來,脂肪細胞的增大則是細胞藉由貯存大量剩餘能量所造成。前者由一連串的基因表現所控制,後者則在於總體能量的平衡(攝入扣除耗損)。所以瞭解影響此兩種現象的機制,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如何面對肥胖的威脅。脂肪細胞分化乃由多角形纖細的原纖維細胞(直徑20μm)經由一系列的分子調控,使之開始堆積脂肪球,逐漸形成圓形巨大的成熟脂肪細胞(可高達直徑250μm)。近年來,大量研究使用脂肪前身細胞的模型細胞,如:3T3-L1、3T3-F442A、和Ob1771等來研究脂肪細胞分化的分子調控,使我們對這一過程有較多的瞭解。脂肪細胞分化受到營養分如: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內泌素-如:胰島素、糖類皮質素和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所影響,啟動一系列轉錄因子的表現,這些轉錄因子再作用在標的基因上,控制營養代謝途徑及細胞型態的改變。在這分化過程最早出現的是CCAT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β(C/EBP β) 和C//EBP δ`,增加(C/EBP β)刺激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 和C/EBP a。PPARγ再和轉錄因子RXRα形成雙分子結構,這樣的結構再加上一個PPARγ的配體(如:藥物TZD,營養分脂肪酸和類二十碳酸等),即有活性去刺激脂蛋白脂肪酶(LPL)和脂肪酸結合蛋白(aP2)等與脂肪堆積相關的基因。C/EBP a則藉由刺激參加脂肪酸和脂肪合成的基因表現,增加脂肪堆積。另外脂肪細胞分化決定因子(ADD1)除了會刺激脂肪酸合成酶、acetylCoA carboxylase、glycerol-3-phophate acyltransferase等參加脂肪酸和脂肪合成的基因表現之外,亦會因增加PPARγ配體而加強脂肪細胞的分化。這三類轉錄因子已被證明參與脂肪細胞的分化。使用C/EBPα或PPARγ轉染脂肪前身細胞均能刺激啟動脂肪細胞的分化。轉染ADD1則可以增強脂肪細胞的分化。可見如能調控此三種基因即可顯著控制脂肪細胞的分化。近年來兩個GATA族的轉錄因子,GATA-2和GATA-3被證實會抑制脂肪細胞的分化,該抑制作用似經由PPARγ調節子序列的結合,降低PPARγ的表現所造成。
脂肪細胞中持續增加三酸甘油酯的堆積是最主要造成脂肪組織增多的原因,脂質的淨堆積等於脂肪酸的合成與攝入進而合成三酸甘油酯,扣除經由脂肪分解作用(lipolysis)及脂肪酸氧化(FA oxidation)與脂肪酸釋出的平衡。所以,增加脂肪形成或減少脂肪利用均會增加脂肪的堆積。上述轉錄因子除了控制脂肪細胞的分化外,亦會調控脂肪的合成與堆積。另外,其他轉錄因子如PPARα則會刺激Carnitine palmitoyl CoA transferase I(CPT I)和acylCoA oxidase(ACO)等,參與粒線體和過氧化小體中脂肪酸氧化的基因表現,減少脂肪堆積。許多β-adrenergic receptor的agonist,如:epinephrine和norepinephrine會增加脂肪細胞脂肪分解作用及生熱作用,減少脂肪的堆積。近年來研究證實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會經由抑制ADD1的表現而減少脂肪新生合成作用,也會經由刺激PPARα而增加脂肪酸的氧化作用,並且新近的研究證實,PUFA會抑制stearoyl CoA desaturase I的表現,而減少脂肪新生成作用與增加增熱作用,總之,PUFA似乎具有減少脂肪堆積的神奇效果。
擁有纖秀的好身材,是大部分人夢寐以求而不易得的目標,為了減重不少人不顧身體健康,而採取激烈絕食或是服用減肥藥物。所以,有些人形成了病態的厭食症,有些少女則減過了頭而致停止正常月經。本文希望藉由肥胖形成分子基礎的探討,幫助讀者瞭解塑身的挑戰與機會。
肥胖已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流行病症,估計歐美地區每4人即有1人為肥胖症,台灣肥胖的比例亦快速增加中,目前最簡易的判斷指標,乃是利用Body mass index(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BMI介於25至30為過重,超過30則為肥胖症。此外,與肥胖相關的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病症,對人們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
〝珍重而不增重〞
當攝取過多的能量時,身體在肝臟和脂肪細胞中合成脂肪,而堆積於脂肪細胞中,這種能量貯存乃為提供身體不時之需,如果貯存的數量過多,體脂率就會大量提升,而BMI亦隨之提高,因而逐漸形成過重與肥胖現象。體脂率的增加主要藉由脂肪細胞的增生和脂肪細胞的增大。脂肪細胞的增生最主要來源為經由脂肪前身細胞的分化而來,脂肪細胞的增大則是細胞藉由貯存大量剩餘能量所造成。前者由一連串的基因表現所控制,後者則在於總體能量的平衡(攝入扣除耗損)。所以瞭解影響此兩種現象的機制,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如何面對肥胖的威脅。脂肪細胞分化乃由多角形纖細的原纖維細胞(直徑20μm)經由一系列的分子調控,使之開始堆積脂肪球,逐漸形成圓形巨大的成熟脂肪細胞(可高達直徑250μm)。近年來,大量研究使用脂肪前身細胞的模型細胞,如:3T3-L1、3T3-F442A、和Ob1771等來研究脂肪細胞分化的分子調控,使我們對這一過程有較多的瞭解。脂肪細胞分化受到營養分如: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內泌素-如:胰島素、糖類皮質素和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所影響,啟動一系列轉錄因子的表現,這些轉錄因子再作用在標的基因上,控制營養代謝途徑及細胞型態的改變。在這分化過程最早出現的是CCAT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β(C/EBP β) 和C//EBP δ`,增加(C/EBP β)刺激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 和C/EBP a。PPARγ再和轉錄因子RXRα形成雙分子結構,這樣的結構再加上一個PPARγ的配體(如:藥物TZD,營養分脂肪酸和類二十碳酸等),即有活性去刺激脂蛋白脂肪酶(LPL)和脂肪酸結合蛋白(aP2)等與脂肪堆積相關的基因。C/EBP a則藉由刺激參加脂肪酸和脂肪合成的基因表現,增加脂肪堆積。另外脂肪細胞分化決定因子(ADD1)除了會刺激脂肪酸合成酶、acetylCoA carboxylase、glycerol-3-phophate acyltransferase等參加脂肪酸和脂肪合成的基因表現之外,亦會因增加PPARγ配體而加強脂肪細胞的分化。這三類轉錄因子已被證明參與脂肪細胞的分化。使用C/EBPα或PPARγ轉染脂肪前身細胞均能刺激啟動脂肪細胞的分化。轉染ADD1則可以增強脂肪細胞的分化。可見如能調控此三種基因即可顯著控制脂肪細胞的分化。近年來兩個GATA族的轉錄因子,GATA-2和GATA-3被證實會抑制脂肪細胞的分化,該抑制作用似經由PPARγ調節子序列的結合,降低PPARγ的表現所造成。
脂肪細胞中持續增加三酸甘油酯的堆積是最主要造成脂肪組織增多的原因,脂質的淨堆積等於脂肪酸的合成與攝入進而合成三酸甘油酯,扣除經由脂肪分解作用(lipolysis)及脂肪酸氧化(FA oxidation)與脂肪酸釋出的平衡。所以,增加脂肪形成或減少脂肪利用均會增加脂肪的堆積。上述轉錄因子除了控制脂肪細胞的分化外,亦會調控脂肪的合成與堆積。另外,其他轉錄因子如PPARα則會刺激Carnitine palmitoyl CoA transferase I(CPT I)和acylCoA oxidase(ACO)等,參與粒線體和過氧化小體中脂肪酸氧化的基因表現,減少脂肪堆積。許多β-adrenergic receptor的agonist,如:epinephrine和norepinephrine會增加脂肪細胞脂肪分解作用及生熱作用,減少脂肪的堆積。近年來研究證實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會經由抑制ADD1的表現而減少脂肪新生合成作用,也會經由刺激PPARα而增加脂肪酸的氧化作用,並且新近的研究證實,PUFA會抑制stearoyl CoA desaturase I的表現,而減少脂肪新生成作用與增加增熱作用,總之,PUFA似乎具有減少脂肪堆積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