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在中國發現了新品種的獸腳亞目恐龍的化石。依頭蓋骨和顎骨判斷,和霸王龍(暴龍)很相似。此種新發現的恐龍被命名為巨型諸城暴龍(Zhuchengtyrannus magnus),大約有11公尺長,站立起來大約有4公尺高,可重達6公噸。其大小和重量和暴龍相媲美,是目前發現最巨大的獸腳亞目龍。
巨型諸城暴龍與暴龍、亞洲特暴龍都是屬於暴龍科。暴龍科生活於白堊紀晚期(九億九千萬年前到六億五千萬年前)的北美以及東亞。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生物與環境科學博士David Hone在他的論文中題到「巨型諸城暴龍和暴龍的區別在於其頭骨的獨特結構,是在其他獸腳亞目龍上看不到的。只有一些頭骨和顎骨,所以很難經去的測量它的大小,但是我們的測出來骨頭只有小於最大的霸王龍標本幾公分。所以,毫無疑問在暴龍科裡巨型諸城暴龍是體型很巨大的種類。由於化石是在中國山東省的諸城市被發現的,所以此種恐龍被命名為巨型諸城暴龍(Zhuchengtyrannus
magnus),有”諸城的暴君”的意思。」
參與這項研究的國際團隊中一位重要的成員─中國北京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徐星教授。徐教授命名為超過30個恐龍,在描述新的恐龍物種是世界的龍頭。 暴龍科,包括霸王龍及其近親是大型肉食性動物,其特徵是:有小手臂,有兩根指頭;強而有力的顎,可將堅硬的骨頭咬碎。很可能是肉食動物,同時也是食腐動物。中國東部山東省的採石場,連同附近的地區,是世界上巨型食肉動物恐龍遺體密度最大的。研究結果已在線發表於科學期刊─白堊紀研究。
譯者: 中原生科 洪嘉君
巨型諸城暴龍與暴龍、亞洲特暴龍都是屬於暴龍科。暴龍科生活於白堊紀晚期(九億九千萬年前到六億五千萬年前)的北美以及東亞。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生物與環境科學博士David Hone在他的論文中題到「巨型諸城暴龍和暴龍的區別在於其頭骨的獨特結構,是在其他獸腳亞目龍上看不到的。只有一些頭骨和顎骨,所以很難經去的測量它的大小,但是我們的測出來骨頭只有小於最大的霸王龍標本幾公分。所以,毫無疑問在暴龍科裡巨型諸城暴龍是體型很巨大的種類。由於化石是在中國山東省的諸城市被發現的,所以此種恐龍被命名為巨型諸城暴龍(Zhuchengtyrannus
magnus),有”諸城的暴君”的意思。」
參與這項研究的國際團隊中一位重要的成員─中國北京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徐星教授。徐教授命名為超過30個恐龍,在描述新的恐龍物種是世界的龍頭。 暴龍科,包括霸王龍及其近親是大型肉食性動物,其特徵是:有小手臂,有兩根指頭;強而有力的顎,可將堅硬的骨頭咬碎。很可能是肉食動物,同時也是食腐動物。中國東部山東省的採石場,連同附近的地區,是世界上巨型食肉動物恐龍遺體密度最大的。研究結果已在線發表於科學期刊─白堊紀研究。
譯者: 中原生科 洪嘉君